数字式保护继电器
1. 总则
A. 数字式保护继电器采用微处理器形式并须符合GB/T14598.2-1993《保护继电器》标准中之有关要求。设备须自带通信接口,以网络连接,提供监控信号连接至电力自动监控系统。
B. 数字式保护继电器包括了两种类型的电流输入,一种输入用来实现过电流保护,另一种用来实现接地故障保护。
C. 须有可选择曲线之设施,有4种反时限特性曲线和定时限特性可供选择。四种反时限特性曲线分别为标准反时限 (SI),甚反时限 (VI),极端反时限及长时间反时限 (LTI)。
D. 灵敏的接地故障和不灵敏的接地故障包括了抑制二次,三次和更高次工频谐波的滤波。
E. 数字式保护继电器须提供7个通信接口继电器,其中3个继电器带切换接点,4个带常开接点,三相和四相单元可被扩充以提供另外4个通信接口继电器,均带常开接点。
F. 输出可由用户编程,以保证通信接口继电器在任何一种或所有各种保护特性上动作。另外可被编程至产生累积报警输出、跳闸计数器报警输出、开关量输入和继电器自测特性。输出点须配合电力自动监控系统。
G. 在正常动作状态下,输出接点保持时间不少于200ms,或在故障电流存在时保持动作。如果需要的话,作为选择的输出接点可被设定为锁定接点运行,动作后它们保持带电状态直至试验/复位(TEST/RESET)按钮被按下为止。
2. 过电流组件
过电流组件设计须满足下列功能:
A. 0.5%到96%继电器额定电流的灵敏接地故障/不灵敏接地故障 (SEF/REF) 电流整定范围。
B. 32倍整定值的线性测量范围。
C. 对相间和接地故障组件具有真实有效值读出能力(直到50Hz,频率响应偏移<1%)。
D. 组件同时提1A和5A额定电流输入。
E. 模数转换(包括放大和增益切换)。
F. 软件算法。
3. 继电器硬件
A. 继电器须适当地保护及被装在箱内,并配备由多至6块印刷线路板(PCB)组成。
B. 面板PCB构成人机控制界面(MMI),并配备输入设置按钮、液晶显示器(LCD)用于显示数字信息、发光二极管(LED)用作指示灯,及其它印刷线路板(PCB)之间的互联接线。电流输入信号从感应器PCB送到控制器PCB去处理。接口设备如出口继电器、状态输入和通信接口,被装设到其它PCB上。
4. 内部结构
A. 每个继电器箱体的内部安排设计,须提供一个高等级电磁兼容屏蔽,并配备多层PCB及接地层、RFI抑制组件和接地金属屏蔽箱体。
B. 箱体内部分为噪音区和安静区,以提高噪音抗阻性能和减小RFI发射。安静区组件到外部环境的唯一直接连接是通过光纤串联通信接口,光纤接口不受辐射和传寻干的影响。
5. 面板
继电器被调试完后,它须通过一个安装在低压配电柜面板上的塑料盖板密封起来。这使用户能看到继电器整体面板,但仅允许按到继电器的上/下键,以查看已设定的整定电流值与时间值、及过去的过电流/接地故障记录;除非用户知道密码,否则不能修改有关设定值。通过使继电器的TEST/RESET键(试验/复归)功能,使复归故障数据显示、复归锁定的通信接口继电器和复归跳闸发光的发光二极管。